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13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一根本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它一经诞生,即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此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依靠这个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光明之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它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实践性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展现出勃勃生机,得到充分验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党的灵魂和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唯一正确的政治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深刻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两结合”
党的百年历史昭示,正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中国特点、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才创造出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早在1930年,毛泽东同志就从思想路线的高度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1938年10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这实际上鲜明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方法和形式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之所以很快受到欢迎,并最终扎根于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是和它与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价值理念相融通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实际上融合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精神风骨。比如,从“贫富有度”“与天下同利”到共同富裕的主张,从“知行合一、以行为本”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迅速成为滋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厚土壤,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推动中华文明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一百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和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比如,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目标,强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荡出新的思想活力。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积极弘扬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做好“两结合”这篇大文章。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又再次提出“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要求,为我们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提供了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一经中国共产党人所掌握,中华民族、中国人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认识所处历史方位和时代环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今天,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从前进潮流中锚定目标、把握主动,善于在工作中正确分析形势、把准时代脉搏;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把握我国未来发展主动权;必须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实现稳步发展,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始终不渝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
建党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指导实践的历史,就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发展、创新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等,是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思想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新的奋斗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翻越和攻克,还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还要面临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我们要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不渝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坚定走好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孙东升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人事局局长、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