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9-10-09 08:00
明代清官于谦《入京》诗云:“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影响深远,成语“两袖清风”即源于此。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诗中前两句重视不够。绢帕、麻菇、线香这些土特产本为民生民用,却因为贪官的大肆搜刮,反而给人民带来灾殃,其实是很有警示意义的。
拥有土特产尤其是名贵特产,本是地方之福,而特产一旦成为地方官贿赂权贵的“敲门砖”“见面礼”,成为大小官员争相搜刮的物品,就可能“是祸不是福”了。对此,清人汪辉祖在《学治臆说》中有言,“地产土……因取给之便,奉上官、赠僚友,后遂沿为故事,甚至市以官价,重累部民,毒流无既”。意思是说,地方的土特产,因为取用方便,偶然拿来孝敬上司、馈赠同僚,以致沿袭为例成为趋之若鹜的风气,甚至公款购买,就会加重百姓的负担,由此产生的副作用没完没了。因此,“断不可轻用馈遗,贻后人之害”。
如何对待土特产,可以检验为官者的廉洁度。这方面,历代清官克己自律,留下不少佳话。仅在明代,就有况钟“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刘戬“咫尺天威誓肃将,寸心端不愧苍苍。归装若有关南物,一任关神降百殃”,吴讷“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等。这几首拒礼诗中的“一寸棉”“关南物”“土物”等,都属土特产。
虽说土特产中有个“土”字,但并非都是不起眼、不值钱的东西,有些特产因“物以稀为贵”等因素成为名贵特产,具有稀缺性、高价值、可消费、可变现等特点,也随之成为一些人走后门、拉关系、送礼、行贿的“媒介”。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出任岭南端州知府,当地所产端砚有名重天下,在当时与黄金、玉石价格相当。因此,历任端州地方官就以端砚结交权贵、讨好上司。而包拯在三年多时间的任期内,“不持一砚归”。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贪官对名贵特产、古玩珍宝等极尽搜刮之能事。如唐代中期宰相元载专权跋扈、专营私产,其被抄家时,家里居然有胡椒800石之多。尽管胡椒现在来看很平常,但在当时却是西域才有的土特产,其价格堪比黄金。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党员干部打着“地方特产”幌子,利用高档烟酒、珍稀药材、名贵木材、珍宝玉石、名瓷名画等名贵特产类资源谋取私利,不仅令土特产异化变味,也让自己腐化变质。正如一名高级干部在忏悔书中所言,“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当谨记“本资民用、切莫为殃”,任何打着“地方特产”幌子谋取私利的行为,无论方式多么含蓄,手段多么隐蔽,都掩盖不了其违纪违法的本质。要让土特产尤其是名贵特产回归本来面目,使其真正成为造福一方的“名片”。(寒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