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8-06-26 09:48:50
赵楠 绘
清人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一书中,谈其心得,有《勿攀援》一节云:“吾辈声名所系,原不能不藉当道诸公齿牙奖借。然彼有相赏之实,自能说项。如攀援依附,事终无补……总之彼须用我,自能求我,我若求彼,转归无用。故吾道以自立为主。自立是敦品励学,求其在我。”
此所谓攀援,是指“依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攀援又往往表现为“抱大腿”、攀高枝、找靠山。而“往上爬”的目的或为逐利、或为升迁、或为保官。为达此目的,攀援依附者往往绞尽脑汁,去逢迎侍奉位高权重的权贵。
要说攀援依附的“典型”,当属西晋时的黄门侍郎潘岳。潘岳性情浮躁,趋于势力,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总是等到贾谧出门,看到其车驾飞起的尘土,就开始下拜。成语“望尘而拜”即出于此。
潘岳的母亲曾多次训诫责备潘岳应当知足,不要趋附而贪求不已。潘岳虽口头上接受母教,实际上却愈发不知足,趋炎附势的毛病始终没改。后来,权倾朝野的贾谧及贾后余党尽诛,潘岳亦被处以极刑。唐朝宰相房玄龄云,潘岳“趋权冒势,终亦罹殃”。
在封建社会,攀援依附之徒虽有不少,但亦有居下有节、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人格的洁身自好者。
明朝人薛瑄居官数十年,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刚直不阿,颇有政声。薛瑄任大理寺少卿时,把持朝政的太监王振结党营私,派人给他送礼并约其相见。这对望风伺候、进誉献谀的攀附之徒而言,可谓是趋炎附势的良机。然而,王振的一番“好心”,却被薛瑄托辞谢绝。大臣杨士奇等人担心薛瑄被王振怪罪,屡次劝他前往王府向王振道谢。薛瑄正色答道:“安有受爵公朝,谢恩私室之理?吾不为耶!”当时,群臣见了王振都要行跪拜礼,唯独薛瑄行拱手礼。薛瑄当着群臣的面让王振尴尬,更让王振对他怀恨在心。后来,王振伺机报复,以“对朝廷不满”为由,将薛瑄下狱。薛瑄蒙冤,引发朝野震动,甚至连王振的老仆人亦为之哭泣。王振见众怒难犯,只好作出退让,免了薛瑄死罪,将他削职为民。时隔七年,薛瑄的冤案才得以平反,后又被朝廷起用。
由古之居下有节的先贤,联想到如今,有的党员干部为了个人升迁,把拜码头、找靠山视为“升官捷径”,趋炎附势,投其所好,甚至以融入某权势人物的圈子为荣,最终因弄权枉法、营私舞弊,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教训尤为深刻。攀援权贵、搞人身依附乃封建码头文化的遗毒,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完全背离的。丧失人格,阿谀奉承,“摧眉折腰事权贵”,向来为人所不齿。所以,对党员干部来说,“勿攀援依附”,诚可谓中肯剀切之言。
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靠本事——这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起码常识和本分。面对职务升迁,党员干部应“以自立为主。自立是敦品励学,求其在我”;应加强党性修养,不忘初心,始终恪守党性原则,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应砥砺品德,好学上进,保持独立的人格,保持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吴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