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工作室负责人简介
韦东耀,男,中共党员,副教授,双师型教师,现任威尼斯144777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辅导员。这十年,他一直坚守在学生工作一线,以实际行动推崇“以人为本、以爱为魂、以情为基、以严为范”的教育理念,不断培养大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上的道德修养。他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教改项目11项,撰写学术论文10篇,指导学生参与区级竞赛并荣获荣誉15项;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市级以上优秀团队8个;个人所获校级以上荣誉17项。
二 、工作室简介和定位
“砼心砼行”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工作室立足交通土建专业背景,围绕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聚焦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研究”职责,培养新时代德技并修,具有家国情怀的“交通工匠”。在“砼心砼行”名称中,“砼”是指抗压强度高、可靠性和耐久性强的建筑混凝土材料,“砼心”喻指建筑人的同心、爱心、雄心和匠心,“砼行”喻指建筑人在团结、情怀、奋斗和追求中的矢志不渝。“砼心砼行”寓意着师生以坚强意志之心携同共筑成才之梦。
工作室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服务理念,发扬“讲团结,有情怀,有追求,敢奋斗”的“砼心”文化,打造助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发展交流学习平台,形成培育新时代德技并修,具有家国情怀的“交通工匠”的智囊团。目前工作室有成员8人,博士1人,硕士7人,由跨学校、跨学院和跨部门的一线辅导员组成,是一支具有专业特色鲜明且理论与实践研究本领过硬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工作室已获得校级辅导员工作室A类建设单位。
三、工作室的建设内容、建设举措和建设成效
( 一 ) 建设内容
1.搭建“双轨”发展平台,携“砼”共筑成才之梦。工作室依托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群和全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建设,立足和服务于“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和广西“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全面搭建具有广西高水平专业群特色的辅导员学习研究、创新工作,以及学生身心健康为突破点强化“五育并举”的“双轨”发展平台,全面提升育人成效。
2.健全和运行好以“四砼”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探索“互联网+思政”网络育人新路径。工作室以强化理论政策宣讲为抓手,创新育人载体,常态化开展人文、专业素质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考量知行合一效果,并通过“砼心、砼德、砼舟、砼行”四个网络专题进行展播“砼心砼行”育人成果。
3.建设“红色匠心阅读体验区”“大学生劳动实践区”等六片区特色阵地。以建设六片区特色阵地,聚焦“理论学习、品德培养、精神传承、实践锻炼”等四个维度,强化辅导员育人“支撑力、驱动力、牵引力和续航力”,打造“党建引领+理论学习+优化队伍+育人平台+实践锻炼+创品提质”六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构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四维四力”培养模式,增强师生的奋斗精神。
4.打造一个专业素养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高水平辅导员团队。工作室结合成员职业发展和专业优势落实个人工作模块品牌和专业文化科研团队,以品牌效应提升育人成效,以团队建设促进自我成长,不断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5.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自我管理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骨干队伍。工作室依托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单位,发挥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打造师生协同育人模式,常态化开展“鲁班讲坛”“非遗文化我来说”“体育的力量”等系列特色活动,不断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二)建设举措
1. 面向辅导员
(1) 坚持党建引领,将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建好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资源库。工作室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工作室辅导员学习交流制度,推进学习型辅导员团队建设,邀请校外、校内专家组织相关理论和业务专题培训,建立“日常个人自学、主持人讲学、交流研讨互学、专题调研问学”的“五学”模式,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管理为辅”原则,助力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根据辅导员职业规划和专业特长,制定“一人一案”成长档案,编写《辅导员工作手册》,并协助各成员开展“强基计划”“优拓计划”“蓄能计划”“领航计划”行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助力辅导员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
(3)深化创品提质,强化培育精品项目。以全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和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协同打造辅导员在“实践育人”“资助育人”“文化育人”等个人模块工作品牌和“砼心文化”团队育人品牌,打造育人精品项目,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协同专任教师组建高水平“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和指导学生竞赛示范团队,培育浓厚的协同育人文化氛围,打造“育人团队”与“育人文化”双引擎,全面助力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能力。
2.面向学生
(1)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认知支撑力
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坚持推进“青年大学习”,结合新媒体优势,做强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开设“砼心学—以文化人,感受百年党史伟力”“砼行者—以声绘史,讲好家国情怀故事”等特色专栏。依托已入围的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井冈山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等9个宣讲团,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四史教育”等宣讲活动,发挥朋辈榜样力量传递,打造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资源库。
(2)以思想品德培养为内在驱动力
依托党建文化示范区、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红色匠心堂等“六区一堂”文化育人阵地,推进育人元素全面融于育人环境。结合阵地建设,定期邀请学生榜样、优秀师生、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做客工作室,开展一对一互助活动,打造“砼德立--细雨无声,润万物”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青春正能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和教育实效。
(3)以红色精神传承为意志牵引力
结合“市域产教联合共同体”建设,整合“政企行校”资源,向校外延伸红色教育范围,串联南宁市、河池市东兰县以及周边县区市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教育实践圈”,着重打造东兰县“志智双扶”“思政教育”基地,以学院7个“重点实践团队”和“优秀团队”为基础,加大开展“三下乡”“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活动力度,不断扩大实践师生覆盖面。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内容全方位融入到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社会实践中,打造思政实践育人品牌项目。
(4)以社会实践锻炼为笃行续航力
由工作室牵头组建学院《安全教育》《劳动素养》《就业指导》和《军事理论》等课程团队,打造国家安全教育“精彩一课”、就业创业“精彩一课”等示范课程,围绕《劳动素养》课程打造具有交院特色的“劳动教育清单”,推进建设30亩劳动教育基地,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劳动意识、就业意识和爱国意识。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将在实践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列入微信公众号“砼行人—匠心筑梦,赓续技艺里的使命”板块中树立典型。
(三)建设成效
1. 练好基本功,打好理论与实践组合拳。全方位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能力。工作室通过理论学习、主题研讨、实践研学等方式,不断强化理论知识,不断完善研究方法和协同育人方式,凝练形成一套“四维四力”培养模式。工作室成员主持和参与过自治区课题6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在学术刊物发表过30余篇论文,成员入围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批人选,获得过广西高等教育研究突出贡献学者、第五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等称号,获得过广西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广西共青团中央实践优秀指导老师、校优秀辅导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2.打好优势牌,助推实践育人显成效。工作室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和劳动教育品牌优势,打造具有特色育人品牌的实践团队。其中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获得国家级重点团队7个,自治区重点团队5个,自治区优秀团队1个,获得“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团队”和“优秀摄影团队”4个,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9个,入选“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项目1个,入选高校社会实践项目案例成果优秀案例1项,荣获广西教育厅劳动育人典型案例一等奖1项。2023年广西“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教育活动获奖20多项。
3.打好精准牌,创新构建“劳动+”育人新模式。把劳动教育作为课程思政主要元素来源,推动了课程思政建设,《劳动素养》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立项,先后获得市厅级以上关于劳动教育课题3项,获评广西团区委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品课程1门,工作室成员在“学习强国”发表劳动实践和课程思政教育理论文章1篇,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发布了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事迹报道,并且《大学生劳动成长手册》在全校推广使用,实现了劳动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双提升。
四、工作室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一)加强党建引领,深化“创品提质”。工作室与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共建共培共育,实现党建“双创”与辅导员工作室相互融合促进,以创促建,开展多层次全覆盖的党建引领示范工程,以高水平党建推动工作室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专业培养。
(二)凝聚育人合力,彰显育人特色。立足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工作室推行“政企行校”共育工作模式,发挥工作室“砼心砼行”文化作用,实施“五育砼心”育人计划,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工作室成员具有丰富的一线辅导员实践经验和过硬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能力背景,始终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服务于“交通强国”人才需求。
(三)弘扬“工匠精神”,搭建“双轨平台”。工作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为核心的工匠精神。一边助力学生成长,一边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升,不断推进育人工作专业化、精细化。“双轨平台”双向育人,并服务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需求,助推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全面升级。
(四)打造特色品牌,加强政企行校合作。工作室不断挖掘“砼心砼行”文化内涵,培育形成“团结奋进,拼搏奉献,永争第一”为核心的钢筋混凝土精神,形成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并通政企行校合作,协同并进,形成合力,构建资源共享共同体,成为高水平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技能的输出者。
五、工作室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工作室成员及学生队伍建设,筑牢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不断增强工作室的支撑力、驱动力、牵引力、续航力。
(二)持续创新工作室育人载体,健全工作室网络育人平台。通过载体创新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丰富新时代“四砼”网络版块,让工作室更加富有思想、内容及育人功能。
(三)持续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热点难点、前沿性规律性问题,不断以理论与实践来检验工作室的育人路径及育人成效,形成独特的“四维四力”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